一學期又將面臨結束,孩子們在一學期中學了些什么?究竟得到了些什么?成長了多少?這一切,學校在學期結束前總要對老師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全面的檢測,為下學期的工作做準備。對學習者來說,既要做迎接檢測的準備,同時,也確實需要盤點一學期的收獲與不足,以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學期結束前的一個月,家長要關注和引導好孩子復習的任務。
孩子大都會聽話地去復習功課,但各人復習的效果會大相徑庭,原因既有主觀的又有客觀的。為了使復習有效果,一般認為孩子必須注意“四忌”:
一忌抱應付態(tài)度。
即把復習看作是老師和家長的任務,并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鞏固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因此敷衍了事,走馬觀花走過場。雖然有了復習的程序,但沒有實質性的效果。形式上翻了一遍書,但沒有看得實,什么重點、難點、空白點,整個是一筆糊涂帳。該掌握什么心中沒有數,要補什么心中還是沒有數,還要做些什么努力更不知從何做起,更不要談什么溫故知新了。
二忌心理失衡。
孩子在復習階段的心理有兩種最普遍:一是掉以輕心,一般平時成績比較好的會出現麻痹大意,但也有一些孩子明明成績一直不理想,也會有盲目地自以為是的現象。前者可能會大意失荊州,后者失敗自是必然。二是患得患失、過于緊張。一般是那些比較自覺、要強的孩子,生怕考試中失誤,常常會自加壓力。心理一直懸著。還有的成績一直不穩(wěn)定,自己對自己沒有底,心理處于忐忑不安狀態(tài)。不管哪一種情況,有這種心理的孩子,往往會因緊張而頭腦處于抑制狀態(tài),影響對信息的接收,復習的效果會欠佳。
三忌沒有計劃。
知識本身有科學性,學習本身有規(guī)律,需要有序。如果東抓一把西抓一把,手忙腳亂,雜亂無章,既會使復習停留在表面,缺胳膊少腿,支離破碎,還深不下去,發(fā)現不了問題。而且學習的速度會比較慢,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忙了半天,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心中仍然無數,到后來會顧此失彼,造成心理緊張,效果差是不言而喻的了。計劃的制定要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確定。至少應安排兩輪復習。先是全面復習,后是重點復習。語、數、外可交叉復習。把現在學的和復習以前學的在時間上處理好。每天帶著復習的內容和一周集中復習的內容,要統(tǒng)籌安排。才能保證在考試前有條不紊地把各門課都復習完。
四忌不講方法。
有的孩子急來抱佛腳,臨陣磨槍。到考時還沒有復習完。有的孩子復習時不分主次。芝麻綠豆一起抓。內容太多,看了這邊忘了那邊,一遍復習下來,腦中所存無幾。有的只粗枝大葉看一下,不求甚解,不會的不去請教,依然故我,一點沒有提高。復習知識,一要考慮全面,因此,必須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梳理,這樣,對所學學科的學習要求心中就有底了。二要進行分析,理解知識中間的相互關聯(lián),這樣,既會使自己有新的所得,而且會觸類旁通。使一些在平時學習中感到比較難的知識點變得豁然開朗。三要找出重點和難點。重點一定要記憶,而且要對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特別對知識點的應用的題型要歸納和進行一些聯(lián)想。對一些難點,在復習階段一定要徹底搞懂,不能存僥幸心理,不允許有魚在自己面前滑過去。四是要根據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方法。
孩子們只要對復習的重要性認識了,重視了,加上方法適當,一定會在復習中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