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yǎng)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應該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說,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問題,并且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為什么成效還不夠明顯?我覺得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于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
校長回應
國家督學、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
自由呼吸,需要打開“瓶頸”
李希貴的名字與多項教育改革聯(lián)系在一起。他在擔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長時,積極推動校長職級制改革,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使濰坊成為全國教育改革“熱點地區(qū)”。兩年前,年富力強的李希貴主動放棄行政級別,“空降”到北京市十一學校擔任校長,續(xù)寫著自己的教育理想。
為20年后“做準備”
溫總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學的講話,站得很高,看得很準。特別是對于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及辦學體制的論述,非常深刻??偫韱?,為什么素質教育強調了多年,到現(xiàn)在成效還不夠明顯?我想到了1988年《上海教育》雜志發(fā)表的那篇題為《素質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標》的文章。從那時算起,素質教育的呼喚已在我國教育界回蕩超過20年。時間真的很長了。
什么是素質?愛因斯坦曾說,當我們把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全都忘掉之后,剩下來的才是素質。那么,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到底應該給學生剩下什么呢?
我曾與同學們算了一筆人生與社會發(fā)展的賬:從現(xiàn)在開始到40歲,還有20多年的時間。中小學教育要著眼于20年后,“為40歲做準備”,為學生留下終身受用的素質。如果我們的教師都站在這樣的高度來備課、思考教案、研究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思考,形成對科學文化深深的依戀,我們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個層次,可能給學生留下最可寶貴的東西。
讓學生“自由地呼吸”
學生是生龍活虎的、富有個性的。如果只用表現(xiàn)在紙面上、試卷上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只用一把尺子來丈量,必會忽略甚至扼殺多元化人才的個性。因此,維護和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你不是喜歡踢足球嗎?可以,但要來個約法三章,要正確處理訓練與文化課之間的關系。你不是喜歡書法嗎?學校剛剛維修好的報告廳的牌子就讓你題名,學校書法協(xié)會會長就讓你當。你不是喜歡攝影嗎?那就成立攝影協(xié)會,利用假日去采風。你不是喜歡演講嗎?那就搞“天天開放的辯論廳”,一個論題辯論一個星期。影響升學率了嗎?沒有。非但沒有,反而促進了升學率的提高。
要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地呼吸”,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創(chuàng)造條件讓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表彰、弘揚。我向全校學生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他們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我進行溝通。我們十一學校有一個“校長有約,共進午餐”的活動,每天中午邀請七八位學生當面進行溝通,效果很好。
把錄取權“還”給大學
很多家長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但又不得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不得不靠分數(shù)考上一個好大學。要推行素質教育,借鑒國際社會成功的經(jīng)驗,就得把招生錄取的權力“還”給大學。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高校開始試行自主招生。可惜,還只有70多所,招生名額所占比例太小,最多也只占到5%—15%,對整個高中教育還沒有產生根本性影響。
全國統(tǒng)考仍可以實行,但這個分數(shù)占多大比例,可交給高校自定,就像牛津、劍橋招生,統(tǒng)考分數(shù)只是一個參考依據(jù),此外,學生的實踐活動、社區(qū)服務成果、競賽成績、發(fā)表文章、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應占據(jù)重要位置。因為,這些世界一流大學認識到,分數(shù)外的東西才能真正顯示學生的素質。
素質教育改革到現(xiàn)在,瓶頸就是評價制度。只有把高考錄取制度改革這個“瓶頸”打開,才能滿盤皆活。
? 教育部:新課改后高中必修課減少了347課時2009-11-19 08:43
? 教育部“喊?!苯滩闹畞y2009-11-18 10:29
? 新課改開“頭”:成都七中學生選修“炒股”2009-11-16 08:49
? 袁貴仁:為學生減負,題海戰(zhàn)術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2009-11-13 14:43
? 廣東茂名教師稱“割肉”支付領導績效工資2009-11-12 09:16
? 南京出臺教師績效工資考核意見工資差距達2萬2009-11-11 08:25
關注一中官方微信